|
|
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:
拿到新房鑰匙,本來應該是高興的事,但一想到裝修,整個人就emo了。
特別是裝修開始后,各種焦慮/失眠、糾結、反復比較,甚至和家人吵架……
這是很多業主的裝修通病!
其實,裝修本身并不累,但大多數業主的狀態會被“裝修內耗”拖垮。
作為一個服務過上百套大宅、別墅的裝修從業者,今天帶大家看清楚“裝修內耗”的真相,并分享給你一套“反內耗方法”,讓你在裝修路上——不糾結、不崩潰、不后悔。
——
一、裝修內耗的真相
1:我家必須裝成親戚朋友、甚至全網都喜歡的樣子
典型的“討好型裝修人格”在作祟。
你刷遍了小紅書、抖音……收藏了多種風格,存了幾百張美圖,結果越看越懵:
“法式復古會不會太花哨?”
“極簡風會不會顯得冷冰冰?”
“輕奢會不會很快過時?”
“爸媽喜歡中式“
······
你不可能裝出一套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房子,就像你不可能做出一道讓全國人都愛吃的菜。
裝修,是生活空間,不是樣板房,更不是展覽館。
找到你和家人最真實的生活需求,確定一個主線風格,其他元素作為點綴。
2:每個細節都必須做到100分
這是“完美主義陷阱”。
你以為你在追求極致,其實你在給自己挖坑:
地磚要不要通鋪?——糾結
墻面用乳膠漆還是藝術漆?藝術漆深淺差一度哪個更高級?——糾結
柜子要做幾個格子最合適?——糾結
某個位置燈光色溫選3500K還是4000K?
電視背景巖板選哪種花紋最好看?——糾結
……
結果工期一拖再拖,預算一超再超,你累,合作方也累。
裝修沒有100分,只有“夠用”和“好用”。
“大方向不錯,小細節放過”。除非你是天生聰慧,不然哪能門門滿分。
你要明白:很多讓你糾結的東西,等你住進去后,壓根就注意不到甚至用不上好嗎。
3:這要是選錯了,我這房子就毀了
典型的“決策恐懼癥”。
“選了這款地板,會不會后悔?”
“請這個設計師,他會不會坑我?”
“裝修公司報價高,是不是在宰我?”
······
然后四處打聽、比價、看評價……越看越慌,越慌越不敢決定。
裝修,并不會“一選定終身”!
即使某個選擇做錯了,也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嚴重、不可挽回的后果吧。
軟裝可以換,家具可以搬,墻面可以重刷,甚至布局都可以微調·····即使你怕麻煩不改動,頂多難看一陣子,看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。
4:試圖事必躬親,把自己逼成“全能專家”。
有些業主習慣了自己主導一切。從設計到選材,從水電到軟裝,每個環節都要深入研究,親自把關。
但裝修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,涉及幾十個工種、上百種材料,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,你花三個月研究的專業知識,可能只是行業資深人士的常識。
你的核心操作在于選人,而非執行。
事無巨細的結果就是,累!
而往往你臨時抱佛腳從網上學的理論和實踐是有出入的,甚至學反了也有可能,畢竟網上什么三教九流都有。
5、 內心先入為主,預設對方是“壞人”,覺得對方掙了你很多錢。
帶著防備心與你的設計、施工團隊溝通,是所有內耗的根源。
“他這么說是不是想坑我?”
“這個報價里肯定有貓膩”
……
這種不信任會彌漫在整個合作過程中,導致溝通成本極高。
選擇了一個團隊,就要建立在契約和初步信任的基礎上。專業的團隊珍惜自己的羽毛,比你更怕做壞案例···建立順暢、透明的溝通機制,定期復盤,問題前置,遠比互相猜忌更高效。
·······不能再說了,越說越上頭,怕被對號入座的朋友們罵。
那么好,內耗行為基本說完了,那就開始第二點:
不內耗的業主,都做對了什么?
裝修中最核心、最值得投入的資源是什么?
我告訴你:
是選擇一個靠譜的專業團隊!
我每周都會跟圈內的一些設計師、項目經理聊天,大家一致認為,那些最終效果完美、過程順心、業主還不累的項目,都有一個共同點:業主找到了對的人,并給予了充分的信任。
因此,你要做的是把錢和精力,重點花在篩選“人”上!
但這并不是讓你去找最貴的設計師或裝修公司,而是找到專業、負責、且與你同頻的合作伙伴。
如果你讓我推薦具體方法, 歸根結底是看這三步:
第1步:像面試高管一樣面試你的設計師。
不看效果圖多炫,看他的落地案例、聽他的設計邏輯、了解他對生活方式的見解、問他如何處理預算與效果的矛盾?施工中出了問題怎么解決?······一個好的設計師,是你整個項目的總規劃師,是幫你避免內耗的“防火墻”。
第2步:明確訴求,學會做“減法”。
在項目開始前,和家人一起,列出“必須要有”、“希望有”、“可以沒有”的清單。
用這個清單去錨定你的設計和預算。這能讓你在面對海量選擇時,保持清醒,快速決策,避免搖擺。
第3步:建立規則,信任專業,抓大放小。
裝修中最容易內耗的一點:你總在替別人操心。
簽訂權責清晰的合同,明確付款節點和驗收標準,然后,相信你的團隊。
你可以關心工程節點和關鍵材料的驗收,但不要插手工人怎么排線、怎么粉墻。你的任務是提出“我要在陽臺澆水”的需求,而不是去指導水管應該從左邊走還是右邊走·····
一個靠譜的團隊,再加上你清晰的訴求和充分的授權,就是裝修最好的托底。
另外,相信我,90%的入住體驗,是由空間動線、采光通風、設備運行、收納系統這些“底層邏輯”決定的。其他的什么特殊造型、小眾材料、細枝末節···帶來的幸福感增量非常有限,因此在選擇時真的不必放大他們的影響,給自己制造選擇焦慮。
點到為止!
——
結語
不內耗,本質上是一次心態的升級——從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,從監督者轉變為欣賞者。
你不需要裝出一個完美的家,你只需要裝出一個讓你舒服、放松、愿意長久生活的家。
別內耗了,動起來吧。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注冊
x
|